台中大雅、苑裡、彰化大城、重掀麥浪,逐漸回歸往日金黃光景。

彰化大城 風頭水尾 友善種植 以利麥作
小麥喜高溫、低濕、高日照,所以台灣西南沿海很適合種植小麥。彰化大城位於濁水溪出海口,冬天吹東北季風,風頭水尾,旱地砂土,不利其他作物,小麥卻偏愛這樣的風土。

2011年大城成功阻擋國光石化進駐,考慮從事有機農業,嚐試種花生未果,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在大城推廣有機小麥,讓他們想起40、50前種植小麥的榮景,於是,小麥回來了,而且麥田持續擴大中,從2011年50公頃到2016年150公頃,越來越多農夫投入小麥友善耕作。

十月中下旬,農民在二期稻作收割前,在同一塊田裡撒下小麥種子,一周後,稻米收割,留下稻草作為小麥棉被,保護剛發芽的麥苗,保溫、保濕又不容易被鳥吃掉,種子在冬季萌發,以幼苗形式越冬,三月初春開花結實,在兩期稻作中間空檔120天,在呼呼東北季風中頂風成長。

小麥怕草長,影響發芽率,農民只好用人工拔草,一月剛結穗時也怕田間麻雀、老鼠來吃,經過幾年觀察後,農民發現小鳥喜歡在同一塊田吃飯,趕鳥只會驅使牠們換區吃,擴大損害面積,於是他們採取了一種平衡:留一塊田給鳥吃,麥穗成熟牠們先嚐,鳥吃剩的才採收。如果非得趕鳥,也僅用老鷹風箏、旗幟、布條趕鳥,專吃老鼠的黑翅鳶常在下午四點現蹤跡,形成天然的田間生態食物鏈。

麥子,重回大城人的生活,也活化了田間生態。

 

臺灣本土小麥 新鮮健康營養
小麥最營養的精華在胚芽,烘乾碾成麥粒,或直接磨成麵粉,可以保留整顆麥粒完整的營養,是國外進口遠遠比不上的。

原本台灣小麥只有單一品種「台中選2號」,筋性中等,日前台中農改場在研究育種七年後推出新品種「台中35號」,屬於低筋,適合做蛋糕等鬆軟點心。

小麥是製作麵包、麵條的原料,還可以釀酒,品種多元有助於推廣台灣小麥,近年來因為本土小麥復耕,也帶動相關產業指名使用台灣小麥做為原料,地產地銷,食物里程近、新鮮營養,且可提高糧食自給率。

麵粉筋性來自於小麥裡的蛋白質含量,小麥是麵粉主要原料,我們使用的麵粉之所以有高中低筋,是依據裏頭蛋白質多寡而定。台灣小麥主要品種「台中選二號」,蛋白質約12%,比中筋略高一點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彰化縣大城鄉是台灣本島最大的小麥種植區,大城鄉號稱風頭水尾,冬季東北風強勁,相當適合小麥成長作性,9年前開始引進小麥耕種,因為環境帶來的優勢,大城小麥蛋白質豐富,收購商喜願小麥4年前開始配合契作,吸引越來越多農民加入種植,目前大城鄉小麥種植面積約200公頃,全國除金門外,是最大的生產區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顏白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